【e公司观察】8月以来立案调查加速 强监管与精细化监管净化市场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e公司观察】8月以来立案调查加速 强监管与精细化监管净化市场环境)
8月以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已有10家上市公司或实控人等相关方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相较于前段时间明显加速。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立案调查引发了相关公司股价的阶段性下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拆解背后所涉原因,主要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也包括短线交易、内幕交易等严管区域。这些原因并非彼此完全割裂,不排除部分案例信息披露与交易监管联动的可能。同时,今年以来被立案调查公司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违规中,又包括了财报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担保事项、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等多个方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被立案调查数量的增长,验证着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和相关主体监管力度的增强。以信息披露为例,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这本是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投资者能否获取准确、及时、有效的公司运营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有利于全面震慑上市公司的不法行为,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一些值得关注的特征正在出现。比如,从严、从快、从重在部分案例中体现明显。一方面,立案调查数量的阶段性密集;另一方面,“立案―查明―处罚”的周期在部分案例中体现为耗时缩短,效率更高。
同时,紧盯“关键少数”也是这轮立案调查加速的重要抓手。梳理今年以来所有立案调查案例,从被立案调查的对象来看,相当比例是公司及实控人、控股股东、董事及高管,多数案例中都涉及到“关键少数”。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场景下,对“关键少数”的盯紧,有利于更为精准高效的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敢于以身试法的关键少数受教训、长记性。
监管加速与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增加并不能划等号,反而是强监管和精细化监管的表征。例如,某些所涉公司经过自查已经确定了原因,包括某些子公司在相关年度存在多计资产等问题。这验证了监管对历史问题、细节问题、全链条和全体系等维度的紧盯,一切可能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问题都纳入范畴。上市公司运营原本就是一个体系,企业管理也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样才既能筑牢风险防控,真正对投资者负责。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上市公司一旦被立案调查,往往伴随股价的大幅下滑。这需要投资者从两个方面正确厘清。
一方面,立案调查往往是部分其他违法行为之“藤”,有隐藏更深违法之“瓜”的可能,且个别涉及财务造假、重大违法违规等核心问题而被立案调查的公司后续存在被强制退市的可能。
另一方面,也有相当比例的被立案案例不一定触及退市红线,投资者需要正确评估被立案调查事项可能产生的风险。毕竟,虽然上市公司中存在“害群之马”,一些公司在治理运营合规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存在瑕疵,但总体看,上市公司仍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示范样本。
立案调查阶段性加速的出现,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努力营造让投资者安心、放心的投资环境,增厚市场公平、公正和有效的土壤,这更有利于使投资者投资时有信心、有恒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